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仰慕古代东平王的人,通过对比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全诗可以分成三层意思:
第一层(前四句):
诗人说自己仰慕古代东平王,因为他有超越一般王族的见识。东平王不喜欢奢华的生活,而是选择做对百姓有益的事。这里用"绮丽非其珍"(不把华丽当宝贝)和"择善谐所欲"(选择善行来满足自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东平王不贪图享乐的高尚品格。
第二层(中间四句):
写东平王时刻担心失去百姓信任,所以用心推行仁政。回到朝廷回答皇帝问话时,他发自内心感到满足。这里"失丘民"(失去普通百姓)和"推心广仁育"(真心推广仁爱)的描写,展现了明君心系百姓的形象。
第三层(最后四句):
诗人感慨汉朝分封那么多诸侯王,但真正能继承东平王精神的没几个。最后直接称赞这位东平王是真正合格的藩王,说他顺应天命为百姓谋福。"配命求多福"这句话既是对东平王的赞美,也暗含诗人对理想统治者的期待。
全诗通过具体事例塑造了一个不爱奢华、心系百姓、推行仁政的贤王形象。诗人没有空泛说教,而是用"怕失去百姓""回答皇帝问话时真心快乐"这些生动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好君王应该是什么样子。最后几句的对比更强化了东平王的难能可贵,传递出"地位越高责任越大"的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