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 其十三

却病奇方乃避嚣,远坊两板闭萧条。室无歌妓何烦遣,邻有乡僧不待招。

石鼎涛生茶正熟,铜炉灰陷火潜消。鸡鸣漏尽人谁觉,又听门前过早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冬病中避世养生的生活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和幽默感。

诗人说自己找到了治病的"奇方"——不是吃药,而是躲开喧嚣。他住在远离闹市的小巷,关起简陋的木板门,享受这份清静。这里没有歌舞伎需要打发走(暗示其他富贵人家常有的娱乐),隔壁就住着同乡的僧人,连招呼都不用打就能作伴。

房间里,石茶壶里的水咕嘟作响,茶正好煮好;铜火炉中的炭火悄悄熄灭,余温犹存。这两句通过煮茶和炉火的细节,生动表现了冬日居家的温暖惬意。

最后两句最有趣:天快亮时,连打鸣的公鸡和漏壶(古代计时器)都安静了,大家都还在睡梦中,可诗人已经听见门前官员们赶早朝的脚步声了。这里用对比手法,一边是诗人悠闲的养病生活,一边是官员们忙碌的公务,突出了自己远离官场纷扰的自在。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写日常琐事,却透露出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病中苦闷被写得妙趣横生,展现了古人"小确幸"的生活哲学。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