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送别的画面,情感真挚而含蓄。
前两句"寒江绿竹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寒冷的江边,绿竹依旧挺立,楚地的云层显得特别厚重。诗人劝慰朋友:别说离别让人忧愁,更别让这份忧愁改变你远行的决心。这里用"寒江""绿竹""楚云"三个意象,既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又烘托出萧瑟的氛围。
后两句"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想象朋友乘着双帆船早晚兼程回到鄂渚(今武昌),而诗人自己只能在梦中对着孤月,寻找那份离愁。一个"双帆"暗示朋友归途顺利,"孤月"则反衬出诗人独处的寂寞。
全诗妙在:
1. 用"寒江""孤月"等意象自然带出离愁,不直接说"我很伤心",却让读者感受到深深的不舍
2. 明明是送别诗,却写朋友"归"家,这种视角转换让离别更显无奈
3. "梦中寻"三字余韵悠长,说明思念不会因分别而停止
就像我们现代人送好友远行:看着对方乘车离去,回家后看着月亮发呆,连梦里都在想他。诗人用1400年前的语言,说出了今天我们依然能懂的情感。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