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都南濠归吴

愁论白首为郎日,喜见青山送老年。
去望云霄皆动色,到知乡里更称贤。
丹梯五岳卢敖杖,春水三江范蠡舡。
他日著书应不少,可无人识子云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归乡的作品,情感真挚又富有哲理。全诗通过对比和用典,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复杂心情,既有不舍,也有欣慰和祝福。

首联“愁论白首为郎日,喜见青山送老年”直接点明主题:诗人感叹友人头发已白却仍在为官(“为郎”指做官),如今终于能归隐青山安度晚年,既为友人多年仕途辛劳感到忧愁,又为他能回乡养老感到欣喜。一“愁”一“喜”的对比,生动展现了送别时的矛盾心情。

颔联“去望云霄皆动色,到知乡里更称贤”想象友人归乡的情景:他离开官场(“云霄”象征高位)时众人动容,而回到家乡后,乡亲们会更称赞他的贤德。这里既赞美了友人的品德,也暗示了官场与乡野的不同价值标准。

颈联“丹梯五岳卢敖杖,春水三江范蠡舡”用了两个典故:卢敖是传说中的仙人,范蠡是功成身退的智者。诗人将友人比作这两位高人,既赞美他如卢敖般超脱(“丹梯五岳”象征修仙),又如范蠡般明智(乘船归隐三江)。用典自然,不着痕迹地抬高了友人的境界。

尾联“他日著书应不少,可无人识子云玄”是诗人的期许:友人归隐后定会著书立说,但恐怕像汉代扬雄(字子云)的玄妙思想一样难被世人理解。这里既有对友人才学的肯定,也暗含对现实社会中“曲高和寡”现象的感慨。

全诗亮点在于:
1. 情感真挚,送别的愁喜交织贯穿始终;
2. 善用对比(白发为官vs青山养老、官场评价vs乡里口碑);
3. 典故用得巧妙,把友人比作历史名人却不显突兀;
4. 结尾余韵悠长,既祝福友人又暗含对现实的思考。

诗人通过送别场景,实则探讨了人生选择、才华与际遇等深刻命题,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