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潮音寺壁

南关东头潮音寺,水绕平田山作峙。
一弯曲屈路通幽,隔绝尘嚣迹罕至。
烟村四面见人家,怡然鸡犬与桑麻。
武陵不知何处洞,孰从远水问桃花?
绿柳作覆石门启,磬声遥出浓阴里。
此处由来别有天,境入无遮任随喜。
阿罗坦腹向我笑,旨证拈花参微妙。
老僧一见话因缘,打破虚空口头禅。
荡涤尘襟随处足,名山群谓可医俗。
那知别构出奇思,清幽更豁看山目。
方塘半亩开如鉴,周以石栏围四面。
种得芙渠叶田田,六月花开看不厌。
看花宜上水心亭,亭建当中亦珑玲。
此是米家书画舫,菱歌时向醉中听。
愠解或借琴三叠,昼长亦消局一枰。
知他游侣同携者,披襟坐爱晓峰青。
屋小于舟唯所住,只在风波绝少处。
偷得浮生便是闲,独以忘机伴鸥鹭。
吁嗟乎蛮触争变几沧桑,神仙世界总清凉。
愿向此间分半席,翩跹蝶梦效蒙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潮音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清净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1. 环境描写
诗的开头用"水绕平田山作峙"勾勒出潮音寺的地理环境:山水环绕,田野平坦。接着用"一弯曲屈路通幽"形容通往寺庙的小路曲折幽静,仿佛与喧嚣的世界隔绝。"烟村四面见人家"则描绘了周围宁静的乡村生活,鸡犬桑麻,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

2. 世外桃源
作者用"武陵不知何处洞"的典故,将潮音寺比作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暗示这里是与世隔绝的净土。"绿柳作覆石门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神秘感,仿佛推开石门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3. 禅意生活
诗中提到"阿罗坦腹向我笑"(罗汉像)、"老僧一见话因缘",展现了寺庙的佛教氛围。作者通过与僧人的交流,领悟到"打破虚空口头禅"的禅机,洗涤心灵尘埃。

4. 自然之美
对寺庙景色的描写尤为生动:"方塘半亩开如鉴"写清澈的池塘,"种得芙渠叶田田"写茂盛的荷花,"六月花开看不厌"直白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喜爱。水心亭的描写更添诗意,让人联想到文人雅士的书画生活。

5. 人生感悟
最后部分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屋小于舟唯所住"表达知足常乐的心态,"偷得浮生便是闲"化用经典诗句,强调在纷扰世界中寻找宁静的可贵。结尾"蛮触争变几沧桑"用典讽刺世俗争斗,反衬出这片净土的珍贵。

全诗以游记的形式,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带领读者领略潮音寺的清幽美景,同时融入佛理禅思和人生感悟。语言清新自然,用典恰当而不晦涩,最后点明主旨:在这纷扰的世间,能找到一方净土修身养性,是人生难得的福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