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康书雪(夜映读书)

偷光不肯学康衡,千古先生以介名。
造物怜人共清白,夜窗无月亦光明。
恍疑藜杖吹烟照,谁信银河剪水成。
他日乌台霜凛凛,依然气槩老书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古人孙康借雪光读书的故事,传递了读书人清高坚韧的精神品质。

首联说孙康不像匡衡那样凿壁偷光(用邻居家的灯光),而是用雪的反光读书,因此留下千古美名。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孙康的特别之处。

颔联说大自然也怜惜这样清白的人,即使没有月光,雪光也能照亮书窗。用拟人手法写"造物怜人",把自然人格化,暗示孙康的品德感动天地。

颈联用两个生动的比喻:雪光像老人拄着藜杖举着火把,又像银河的水被剪下来洒落人间。把普通的雪光写得神奇壮丽,充满想象力。

尾联说将来即使做了御史(乌台指御史台),面对严酷的官场环境,孙康依然会保持书生本色。用"霜凛凛"形容官场险恶,用"气槩"强调他不改初心的品格。

全诗通过雪夜苦读的小故事,歌颂了读书人安贫乐道、坚守本真的精神。最打动人的是诗人把雪光写得既温暖又神圣,仿佛天地都在支持努力的人,让人感受到坚持理想的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