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柬宣城俞用中兼贻郡守》是唐代诗人杜牧对朋友俞用中的赞美和怀念之作。诗中通过对俞用中在宣城的生活情景的描写,展现了这位朋友的才华与风骨。
1. 旅寓宣城的日子:
- 诗的开头提到俞用中在宣城旅行和居住的日子。这里形容他就像唐代诗人杜甫,虽然生活贫困,但才华横溢,让人倍感怜爱。
2. 瘦马和书斋:
- 诗中描述俞用中骑着瘦弱的马,行走在官道旁边。他经常在草堂前吟诗作对,表明他热爱自然,喜欢在书斋中创作诗歌,过着一种清贫但诗意的生活。
3. 独立不屈的精神:
- 诗中提到俞用中像杜甫一样,具有独立不屈的精神,与当时的官员严武抗衡,显示了他的勇敢和正义感。同时,他被形容为贫寒中的朋友,如唐代诗人郑虔,表明他与高尚德行的人为伍,不为贫困所屈服。
4. 郡守的支持:
- 最后,诗中提到俞用中有贤明的郡守作为知己,这位郡守经常给予他酒钱,表达了郡守对他支持和赞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俞用中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他虽身处困境但秉持高洁品格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厚的情谊和赞美之情。
汪广洋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