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海宁许酉山明府兼讯黄太冲

许夫子,今儒英,轫百里,文治成。
广筵列坐诸经横,桥门观听罗璜珩。
丝弦歌吹相和鸣,舂容叩击春风清,岂徒德惠流欢声。
仲淹牛溪述王道,一时高第皆公卿。
鹅湖白鹿开讲院,剖析圣义晨星明。
至今正学不坠地,恃有巨手能支撑。
考亭象山宗旨合,虚实二教理两行。
奈何后人判涂畛,袒分左右纷呶争。
文成立说救章句,虚无岂与竺乾并。
俗学肆口恣掊击,无异同室分旗鎗。
我欲融释归大冶,一销文垒与墨兵。
所恨身贱才力薄,徒抱遗书守柴荆。
公今讲坛临浙水,务使学者开群盲。
两家斗诤果何益,贵出衷论持权衡。
若晤姚江黄处士,为言向学有朱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写给海宁县令许酉山的一封信,同时问候了学者黄宗羲(字太冲)。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探讨了儒学发展中的分歧,表达了作者希望学术回归本真的愿望。

前八句先夸赞许酉山是当代儒学英才,治理海宁政绩斐然。说他办学讲经时场面热闹,像春风化雨般传播文化,不仅靠德政赢得爱戴,更能像北宋范仲淹办学那样培养人才。

中间十二句转入对儒学现状的思考。作者认为朱熹(考亭)和陆九渊(象山)的学说本可以互补,但后人却分成两派互相攻击。王阳明(文成)的心学本是为矫正死读经典的弊端,却被误解为佛教般的空谈。这种门户之争就像"同室操戈",让作者感到痛心。

最后十句表达个人抱负。作者自谦地位低微,但渴望消除学派纷争,希望许酉山能在浙江讲学时引导学子看清本质。特别嘱咐若见到黄宗羲,要转达自己这个姓朱的读书人向学的诚意。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同室分旗枪"比喻学派之争,形象生动
2. 提出"虚实二教理两行"的调和观点
3. 结尾巧妙用姓氏双关(朱生既指自己,也暗含朱熹学说继承者之意)
4. 展现了一位基层知识分子对文化传承的真挚关切

本质上,这是首充满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诗,反对空谈争论,主张务实治学,在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