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滟滪堆

扁舟西岸玉芙蓉,疏凿由来夏后功。
逆濑风高防马象,清秋水冷问蛟龙。
家乡已出五千里,山障方穿十二重。
最是逋臣思惆怅,江流呜咽响淙淙。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旅人在乘船经过滟滪堆时的所见所感。滟滪堆是长江三峡中的一处险滩,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首句“扁舟西岸玉芙蓉”,诗人用“玉芙蓉”来比喻两岸的青山,形象地描绘了江边美丽的自然景色。接着,“疏凿由来夏后功”提到大禹治水的传说,暗示了滟滪堆的形成与历史渊源。

“逆濑风高防马象,清秋水冷问蛟龙”这两句,诗人描绘了行船的艰难。逆流而上,风大浪急,仿佛要防备马象般的巨浪;清澈的秋水冷冽,似乎在询问潜伏的蛟龙。这里既展现了自然的险峻,也暗示了旅途中的危险与挑战。

“家乡已出五千里,山障方穿十二重”表达了旅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他已经远离家乡五千里,翻越了重重山峦,但依然心系故土。这种情感在旅途中显得尤为强烈。

最后一句“最是逋臣思惆怅,江流呜咽响淙淙”点明了诗人的心境。他像一位流亡的臣子,心中充满惆怅。江水呜咽,仿佛也在为他的思乡之情而哀鸣。这里的“江流呜咽”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惆怅。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