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天台二僧还西域

挂锡同霞峤,归帆并海涯。
云侵秦碛远,路转蜀台斜。
翠竹空中相,青莲定里花。
谁知双大士,持钵渡流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僧人从天台山返回西域的旅程,充满禅意和壮美的自然意象。

首联"挂锡同霞峤,归帆并海涯"用僧人挂起锡杖、扬帆归航的画面开篇,霞光中的山峦与海天相接的远景相互映衬,营造出开阔的意境。"同"和"并"字巧妙表现了两位僧人结伴同行的情谊。

中间两联通过空间转换展现旅途之遥:"云侵秦碛远"写西北沙漠的苍茫,"路转蜀台斜"写西南山路的曲折。一远一斜之间,万里征程尽在不言中。接着笔锋转入禅境,"翠竹空中相"可能是竹影映空的禅悟,"青莲定里花"则是打坐时心中绽放的智慧之花,虚实相生。

尾联"谁知双大士,持钵渡流沙"点明主题:谁能真正理解这两位高僧?他们手持饭钵穿越沙漠的形象,既写实又象征修行者穿越尘世苦难的坚韧。一个"渡"字双关,既是地理上的跨越,也是精神上的超脱。

全诗将具体旅程与抽象禅理自然融合,远景与近观交替,写实与象征并存。通过"锡杖""钵盂"等典型器物、"流沙""翠竹"等鲜明意象,塑造出修行者既超脱又坚韧的形象,让读者在欣赏壮美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僧人求法的虔诚与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