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远离尘嚣、隐居郊外的闲适生活,表达了放下功利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豁达心境。
前两句"卜筑傍寒郊,机心久已抛"是说诗人在寒冷的郊外建房居住,早已抛弃了追名逐利的算计之心。"圃花蛾作茧,门树鹤为巢"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花园里的飞蛾自由结茧,门前的树上仙鹤筑巢,说明这里环境幽静,连动物都愿意亲近。
后四句进一步说明诗人的处世态度。"但自能齐物"指他能平等看待万物,不刻意区分高低贵贱;"何须著《解嘲》"说不必像汉代扬雄那样写《解嘲》来为自己辩解,暗含对世俗评价的不在意。最后"竹窗僧去后,明月满衡茅"以景作结:僧人离开后,皎洁的月光洒满简陋的茅屋,营造出空明澄澈的意境,暗示诗人内心同样清明自在。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通过居住环境、动物活动、月光等日常景象,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物我两忘的生活状态。诗人不追求奢华,不介意他人看法,在简单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