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赏景的闲适画面,充满细腻的生活情趣。
前两句写春日景致:刚下过几场雨,草地被滋润得柔软嫩绿;每天都能听到黄莺伴着笙箫般的鸣叫声。这里用"软碧莎"形容雨后青草的柔嫩质感,"羽笙"比喻鸟鸣如音乐般动听。
中间四句聚焦赏春细节:花朵像安静的姑娘为春天绣出美景,月光温柔地照着游人淡淡的眉影。诗人身体好转时恰逢柳枝纤细的季节,而他的诗作大多诞生于野外小亭。这里用"静女"比喻花的娴静之美,"浅蛾"形容月光下若隐若现的眉影,将自然景物人格化。
最后两句流露诗人情思:他想在信笺上写下催促花开的话语,又因感情太深而迟迟不能下笔。这里的"催花句"暗含对春光易逝的珍惜,"未订讹"则生动表现了欲言又止的缠绵心绪。
全诗通过草地、鸟鸣、花朵、月光等意象,构建出清新雅致的春日光景,而"病减""野亭"等细节又透露出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最妙的是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活动巧妙融合,使整首诗既写景又抒情,展现了明代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