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竹林的生动画面,充满讽刺意味。
前两句写景:诗人用"谁把明玕种碧城"开篇,像是在问"是谁把这些翠竹种在这仙境般的城里",用"腻香春粉"形容竹子上沾满的香粉,暗示竹子被过分装饰。
后两句转入讽刺:说竹子只顾着"弄姿饰貌"(摆弄姿态、涂脂抹粉),还"沾沾自喜"。最后直接点破:就算生长在著名的淇园(古代以产竹闻名的地方),也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全诗的精髓在于:表面写竹子,实际讽刺那些只注重外表修饰、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就像现在有些人整天打扮得光鲜亮丽,却没有真本事,还自我感觉良好。诗人用竹子作比喻,既形象又辛辣,让人在会心一笑中领悟道理。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