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泛舟㟙山湖遂登历下亭

古亭展春目,惬我褰裳期。废兴亦已屡,风流良在兹。

回回一水抱,宛宛诸洲披。鱼鸟识昏旦,荇藻浮涟漪。

独标海右胜,几伫湖阴嬉。地忆旧台观,亭留北林诗。

修竹渺难问,白云来何迟。含情流易盈,揽物境乍移。

微波摇西日,绪风散芳蕤。奄忽人代易,来者知为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泛舟湖上、登临古亭的闲适场景,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传递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

全诗以"古亭"开篇,像展开一幅春日的画卷。诗人提起衣角(褰裳)登亭,带着期待的心情。这座亭子历经兴衰,但风雅韵味依然留存。湖水环绕着小洲,鱼鸟感知昼夜变化,水草随波荡漾——这些细腻的自然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独标海右胜"等句凸显了此地景致的独特。诗人触景生情,想起这里曾经的楼台,亭中留下的前人诗作。修竹、白云的意象营造出空灵氛围,而"白云来何迟"的拟人化描写透露出等待的惆怅。

随着时间推移,夕阳下的微波、风中飘散的花瓣(芳蕤)都暗示着美好易逝。结尾"奄忽人代易"道出深刻感悟:时代更替如白驹过隙,后人谁会记得此刻的景致与心情?这种对永恒的追问,让整首春游诗有了哲理的深度。

诗人用流动的视角(从登亭到观景再到感怀),将春日美景与历史沉思完美结合,在明快的春景中注入淡淡的时光忧思,形成张弛有度的情感节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