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眺

沧波不可极,千里暮云间。
晚色村孤树,寒烟雨满山。
春随流水去,人趁夕阳还。
归路东城晚,柴门独叩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野外眺望图,充满了宁静又略带孤寂的田园气息。

前两句用"沧波""千里暮云"拉开空间感,让人仿佛看到水天相接处云雾缭绕的辽阔画面。"不可极"三个字既写景物的无边无际,也暗含诗人望不到尽头的怅惘。

中间四句像一组特写镜头:暮色中孤独的村树、雨雾笼罩的群山、随春水流逝的时光、踏着夕阳归家的行人。这些意象都带着淡淡的凉意,"孤""寒"等字眼让景物染上诗人的情绪色彩,而"春去""人还"的对比更凸显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两句写归家场景:东城路上夜色渐浓,诗人独自叩响柴门。这个收尾很妙,从辽阔的野外突然聚焦到"柴门"这一小景,之前所有的苍茫感都落回到一个人的孤独上。那个"独"字,让整首诗积累的寂寥感达到了顶点。

全诗就像用文字绘制的水墨画,远近景交替,动静结合。诗人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独行时的孤寂都融化在景物描写中,没有直接抒情,却让读者能从画面里感受到他的心境。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地方。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