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泖

孤舟迎夕照,入望总苍茫。
月上潮三尺,天空雁一行。
暮山随意远,客思与波长。
指点茸城近,村烟满野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江上的宁静画面,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充满旅途中的孤独与自然之美。

开头"孤舟迎夕照"就像电影开场:一条小船在夕阳下独自航行,水面泛着金光,远处景色模糊苍茫。这里用"孤"字巧妙传达了旅人的寂寞感。

中间四句用四个自然镜头组成蒙太奇:月亮升起时潮水悄悄上涨,夜空中大雁排成直线飞过,暮色中的山影越远越淡,而诗人的乡愁像水波一样绵长。特别是"月上潮三尺"这句,把月亮和潮水的关系说得既科学又诗意——月亮引力引起涨潮,但诗人不说破,只呈现画面。

最后两句像是导航提示:远处出现城郭的轮廓(茸城),村庄的炊烟飘散在池塘上。明明快到目的地了,诗人却不直接说高兴,反而用炊烟暗示对家的思念,让结尾温暖中带着淡淡惆怅。

全诗妙在把物理现象(月与潮)、地理特征(山与城)、心理活动(客思)完全融入景物描写,就像用自然景物搭建了一个情感坐标系。每个画面都简单干净,但组合起来就产生了"人在旅途"的共鸣,现代人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行舟时的孤独与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