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人示诸儿韵

世事纷游尘,薄俗嚣斗鹑。
手足谁鲁卫,肝胆多越秦。
独君先君子,父事吾先人。
我得从之游,义与同胞钧。
上而下四方,相依为齿唇。
閒尝道病殆,饮食药饵亲。
卓卓乎古道,难言但书绅。
今及其子交,知爱迈等伦。
不曰淡无味,如嗜千里莼。
其子又其孙,秀异良可珍。
架有万牙签,膝间又循循。
功名特土苴,学术要深淳。
工夫入细处,力行自忱恂。
推而致广大,直扶天地垠。
书积非易□(四库本补事),难欺是苍旻。
不观冬闭固,发为青阳春。
因知栽者培,根本前人身。
万事风絮尽,盛德修唯湮。
契稠无浪语,感旧还酸辛。
吾年七十近,不入时材抡。
眼昏惟内顾,遑知世妆新。
耳聋谢外闻,免饮聒者醇。
溪曲五亩园,安受闭户贫。
蔬畦野草径,月夕清风晨。
杖履携诸儿,俯仰时一巡。
残息尚可延,何幸里有仁。
岂无泰交期,得舆展转神。
远业归后主,我得为天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写给儿孙的家训,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后辈的期望。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根本前人身"): 老人回忆了自己与友人父子的深厚情谊。他把朋友的父亲当作自己的父亲般敬重,朋友也像亲兄弟一样照顾生病的他。现在他与朋友的儿子、孙子交往,发现这个家族代代都有杰出人才。他认为这是因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好的家风就像树根,能让后代茁壮成长。

第二部分("万事风絮尽"到"免饮聒者醇"): 老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他眼睛昏花只能关注内心世界,耳朵聋了反而不用听外界嘈杂。这些看似是衰老的遗憾,但老人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淡泊名利的智慧——有些"失去"反而是种解脱。

第三部分("溪曲五亩园"到结尾): 描写了老人现在的生活状态。他在乡下有五亩菜园,带着儿孙散步赏月,过着清贫但安宁的生活。最后老人欣慰地说:虽然自己老了,但庆幸住在民风淳朴的地方,能把人生经验传给儿孙,平静地度过余生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家庭故事讲大道理,比如用"树根与枝叶"比喻家风传承 2. 坦然接受衰老,把身体衰退写成"过滤世俗噪音"的趣事 3. 最后描绘的田园生活画面,传递出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 4. 全诗像老爷爷拉家常,没有说教感,却饱含人生哲理

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处:老人不追求功名利禄,只希望儿孙记住"做人要像大地一样厚道"的家训,这种朴实无华的价值观在今天依然值得品味。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