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即事二首 其二

当门兰𦶜故应锄,塞路荆榛讵易除。
霅水更无修禊侣,由拳刚有未焚书。
哑哑猿鹤声犹咽,楚楚松筠叶乍舒。
满目江湖休厝足,祗须携杖入匡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谷雨时节(春季最后一个节气)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暗含超脱的向往。

前两句用杂草丛生的景象比喻现实困境:门前的兰花(象征高洁)被野草淹没,路上荆棘密布难以清理,暗示社会环境混乱,正直之人难以立足。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表达孤独与坚守:诗人说霅水边(浙江湖州)已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庆幸还保存着未被焚毁的书籍(暗指文化火种未灭)。猿鹤悲鸣、松竹新叶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自己在乱世中保持气节,像松竹一样顽强生长。

最后两句是全诗转折:眼前江湖险恶无处落脚,不如拄杖去庐山隐居。这里的"匡庐"(庐山)象征精神净土,表达诗人对纷扰现实的疏离,渴望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安宁。

全诗妙在将季节特征与人生感悟结合,杂草、猿鸣等真实景物都成为情感载体,最终在"携杖入山"的洒脱中完成对现实的超越,传递出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典型心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