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连绵阴雨带来的民生困境,同时穿插着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形成强烈对比。
前四句写现实困境:家家户户锅碗瓢盆都接满了雨水("釜里看游鱼"),墙壁倒塌让房屋无法居住。人们不得不远去找瓜果分给孩子充饥,只能合租楼阁来摆放书籍衣物。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水灾后百姓流离失所的窘迫。
五六句通过声音和梦境加深这种苦难:巷子里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哭声,异乡人梦中都在思念老家。最后两句突然转入回忆,想起从前在柳浪亭看到的景象——千顷湖光中荷花摇曳。这个美好画面与现实形成巨大反差,更凸显出当下的艰难。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对比手法:不直接说"现在多苦",而是先细致描写苦难,最后用往日的宁静美好作对照,让读者自己感受其中的心酸。诗人对百姓的同情都藏在具体的生活细节里,比如分瓜果给孩子、合租房屋这些小事,比空喊口号更有感染力。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