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的所见所感,用简单自然的画面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淡淡怅惘。
前两句"去年来送行人处,依旧虫声古岸南"像一张老照片:去年送别亲友的河岸边,今年又听到熟悉的虫鸣声。虫声"依旧"二字最妙,既说明景物未变,又暗示物是人非——虫声还在,但当初送别的人已不在身边。
后两句"斜日照溪云影断,水荭花穗倒空潭"转入黄昏时分的特写:夕阳把云朵的影子投在溪水上,水荭花(一种水边植物)的穗子倒映在清澈的潭水中。"断"字用得巧妙,既写云影被溪水截断的实景,又暗含诗人回忆中断的恍惚感。空潭里的倒影更强化了虚实交错的意境,仿佛美好的记忆都成了水中倒影,触不可及。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虫声依旧""花影空潭"这些细节,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有些地方虽然风景如旧,但人事已非,就像水中的倒影,看得见却再也抓不住了。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接说"我好难过"更有感染力。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