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古代刺客聂政的故事,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光辉。
前两句"为母辞金义且仁,却甘为盗忍轻生"像电影的特写镜头:聂政原本是个重情义的孝子(为母辞金),却为了报仇甘愿当刺客(为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种矛盾让人看到:好人也会做极端的事,但背后有他的坚持。
后两句"若非有姊扬风烈,千古谁知壮士名"点出关键:要不是聂政的姐姐冒死宣扬弟弟的事迹,后人根本不会知道这个悲壮故事。这里藏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很多英雄事迹之所以能流传,往往靠的是他人的见证与传播。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小人物的大义"。没有华丽辞藻,就像邻居聊天般讲述一个道理:历史长河中,普通人的壮举需要被看见、被记住,而这往往依赖于身边人的勇气。直到今天,这个道理依然适用——每个人的善行义举,都需要有人愿意为之发声。
徐钧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有传。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为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