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髻岭

谁把芙蓉海上栽,一枝两枝何日开。青苍今古不摇落,岩岈天地空崔嵬。

圭璋削玉齐云立,银管冲霄碇斗极。根盘五指南溟深,花放四时娇欲滴。

团团日月磨巑岏,飘飘风雨净婵媛。欲从蓬岛看正萼,直须鳌极探真源。

汉武好奇闻自昔,开疆辟土寻端的。安期海上竟贪看,遂使君王长叹息。

我家住在此花东,日日看花得正宗。最爱晴奇雨亦好,偏于夜月更情浓。

逆从浩劫数分至,几见伸葩泄灵异。有时放出五色云,有时腾起丹霞气。

我昨乘风九华游,烟云袅娜似瀛洲。匡庐五老藏彭蠡,何如渤海浮天球。

乡人不识花模样,双髻马鞍名孟浪。从今援笔写花神,看花祇在青霄上。

青霄头角何昂藏,笑向川原眉眼张。气吞鲸海凌风举,三年一度献君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形似芙蓉花的奇特山峰——双髻岭,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自豪的情感。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偏于夜月更情浓"):
诗人把双髻岭比作海上盛开的芙蓉花,用"青苍不摇落"形容它历经沧桑却永不凋零。山峰像玉器般挺拔入云,根基深扎南海,四季如春般美丽。这里用日月、风雨等自然景象烘托山峰的壮美,说想要看清它的真面目,就得像寻找蓬莱仙岛那样深入探索。

第二部分("逆从浩劫数分至"到"何如渤海浮天球"):
诗人描写山峰的神奇景象:时而放射五彩祥云,时而升起红色霞光。通过对比著名的九华山、庐山等景点,突出双髻岭更胜一筹的仙气飘飘。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
诗人感叹当地人不懂这座山的真正价值,随便用"双髻""马鞍"这类普通名字称呼它。于是决定亲自为这座神山"正名",说它像昂首挺胸的巨人俯瞰大地,气势磅礴得能吞没海洋,还要定期向君王进献珍宝。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
1. 把静止的山峰写得活灵活现,像会开花、会打扮的仙子
2. 通过"我家住在此花东"等句,流露出对家乡美景的自豪
3. 结尾的"气吞鲸海"等夸张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力量

诗人其实是通过赞美这座山,表达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就像我们现在拍短视频夸家乡特产一样,他用文字为家乡的奇景"打广告",希望更多人领略它的美。诗中那些看似夸张的描写,都是热爱家乡的深情体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