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玉泉山人题

天池直接扶桑东,百川委会来无穷。
两崖为门障海口,大江中流潮汐通。
丰山横鹜东奔放,浪啮沙崖穿玲珑。
翠凤飞来白银阙,金鳌涌出金莲宫。
天台赤城此磅礴,间气往往生英雄。
鸿儒硕士世不乏,神灵秀异天所钟。
玉泉山人独嗜古,食贫力土专而工。
结庐椒江望蓬岛,坐看海气浮青红。
含嚼英华嗽芳润,吐纳光景嘘长虹。
群仙窈窕罗几席,洪波浩瀚涵心胸。
蕞尔一乡不满意,邈焉四海将奚从。
日披黄卷对贤圣,上并周孔齐羲农。
国风雅颂导于正,典谟训诰操瘚中。
权谋智术竞趋利,玄谈清议咸归空。
濂洛崛起树名教,千载道学开盲聋。
仁义行师佐伊吕,礼乐出治登夔龙。
拯救生民布仁化,此心烱烱今昔同。
食息梦寐若见之,上下议论相磨砻。
论交岂止一世士,直追三代还淳风。
屈伸去就随所遇,仕止进退皆从容。
某山某水吾钓游,归来旧隐巢云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叫"玉泉山人"的隐士形象,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远大的理想。

开篇用恢弘的自然景象做铺垫:天池连着东方的扶桑树,百川汇入大海,两山像大门一样守护着海口,大江中潮起潮落。这些描写不仅气势磅礴,更暗示了玉泉山人胸襟的开阔。

接着诗人用"翠凤"、"金鳌"等神话意象,把天台山、赤城山等名山比作孕育英雄的宝地。而玉泉山人就是在这片灵秀之地成长起来的"嗜古"之人——他热爱传统文化,虽然生活清贫但专注学问。

诗中特别描写了他的日常生活:在椒江边建小屋,遥望蓬莱仙岛,看海上霞光。这些画面充满仙气,说明他虽隐居但心怀天下。他研读经典,与古代圣贤神交,立志要恢复夏商周时期的淳朴民风。

最后点明他的理想:反对功利算计和空谈,推崇程朱理学,希望用仁义礼乐来治国安民。无论隐居还是出仕,他都保持从容态度,最终回到云松之间的旧居,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轨迹。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自然景观与人文理想完美结合,用山海壮阔衬托人物胸襟,用经典学问彰显精神追求,塑造了一个既有仙风道骨,又心系苍生的传统文人形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