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神奇的碧桃树,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递出永恒与美好的意象。
前两句"太平蜀雀异,仍映碧桃间"用对比手法展开:太平时代的蜀地雀鸟与众不同,依然在碧桃花间穿梭嬉戏。这里"太平"既指时代背景,也暗含祥和之意;"异"字突出雀鸟的特别,可能是羽毛艳丽或叫声动听。
后两句"一秀三千岁,高枝永共攀"将意境升华:这株碧桃一次开花能持续三千年,人们永远可以攀折它的高枝。用夸张的"三千岁"打破时间界限,将瞬间的美定格为永恒;"永共攀"既写实又象征,既说摘花行为,也暗喻共享美好。
全诗仅20字却构建出三个层次:动态的雀鸟、静态的桃树、互动的人群,在时空中形成和谐画卷。核心魅力在于用平凡意象(雀鸟、桃树)组合出超越现实的永恒之美,把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对美好事物长存的愿望,都浓缩在这株神奇的碧桃树中。
赵佶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