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疆竹枝词三十首 其二十二

河鱼有疾问谁医,掘地通泉作小池。
坦腹儿童教偃卧,脐中汨汨纳流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民间治病的生动画面,充满生活智慧和童趣。

诗中讲的是边疆孩子得了肠胃病(河鱼有疾),当地人不找大夫,而是挖个通泉水的小池子。他们让生病的孩童光着肚子趴在水边,让流动的泉水轻轻冲刷孩子的肚脐眼。这种独特的"水疗法"既展现了民间因地制宜的智慧,又透露出几分天真的趣味。

诗人用"坦腹儿童""脐中汨汨"这样形象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胖乎乎的小孩趴在水边,肚脐眼被泉水轻轻冲刷的可爱场景。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治病方式,既反映了边疆百姓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也展现了孩童天真烂漫的生活片段。

整首诗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下边疆百姓朴实而充满智慧的生活瞬间,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质朴的童真趣味。

林则徐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