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秦淮泛舟行

秦淮十里波摇空,镜中鱼鸟荷花红。
飞梁横亘玉虬舞,钟山水际浮巃嵷。
朱甍夹岸斗奇丽,碍日含风绮疏通。
惊鸿飞燕帘栊下,香雾空濛锦绣丛。
江东逸士誇孙楚,衔杯鼻息吹霓虹。
老子胜情殊不浅,霍然起色随群公。
射黍共泛素丝笮,荡漾云日凌苍穹。
人歌人哭不可辨,酒船衔尾如游龙。
巨艑鸣锣载傀儡,小刁鼓枻喧儿童。
吴侬别擅秦青调,移舟静听回天风。
曲终小技更迭奏,鼓铙螺梵谐商宫。
江南游冶自其俗,况乃佳节逢天中。
歌声渐稀景将夕,空留烟月浸孤篷。
繁华变幻亦如此,悲喜合离俱转蓬。
曾史长贫蹠蹻横,祸福视天常懵懵。
上官谗成左徒溺,千载谁分佞与忠。
江鱼之腹不可饱,国狗之啮何其雄。
险矣人心真叵测,伤哉世态难为工。
但愿五丝能续命,年年胜赏故人同。

现代解析

这首《午日秦淮泛舟行》描绘的是端午节时,诗人在南京秦淮河上乘船游玩的所见所感。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16句)写秦淮河的热闹景象。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秦淮河写得像仙境一样美:河水波光粼粼,倒映着两岸的楼阁和荷花;桥梁像飞舞的龙,钟山仿佛浮在水面;两岸建筑华丽,帘子后面有美人身影,空气中飘着香气。这时候诗人遇到一群朋友,大家喝酒划船,场面非常欢乐。河上船只多得首尾相连,大船载着戏班子敲锣打鼓,小船上的孩子们也在嬉闹,还有人唱着动听的吴地民歌。

第二部分(中间8句)写欢乐过后的感慨。随着天色渐晚,歌声消散,只剩下月光照着孤零零的船篷。诗人突然感叹:人世间的繁华就像这秦淮河的景象一样变幻无常,悲欢离合都像随风飘转的蓬草,难以把握。

第三部分(最后12句)是更深的思考。诗人联想到历史上忠臣被害(比如屈原投江)、坏人得势的现象,感叹人心难测、世道险恶。最后他只能寄托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用五彩丝线祈求平安,希望每年都能和老朋友一起享受这样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极强:像电影镜头一样,先展示繁华的河景、热闹的人群,再慢慢转向月光下的孤舟,形成强烈对比。 2. 情感起伏自然:从开始的兴奋,到中间的惆怅,再到最后的深沉思考,读起来很有层次。 3. 接地气的哲理:诗人没有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划船游玩这种日常活动,引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容易引起共鸣。

就像我们今天和朋友聚会时,玩得正开心时突然想到"快乐总是短暂的",这种真实的情感跨越了时空,让现代读者依然能感受到诗中的人间烟火与深沉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