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袁庸的读书人,在国家危难时选择英勇牺牲的故事。
前两句说袁庸刚考上举人(乡闱荐),突然遭遇国家灭亡(国阼倾)。用"俄惊"二字生动表现了变故来得突然。
中间四句赞美他的精神:他像要用手挡住太阳(丹心回日驭)一样想挽救国家,徒手对抗强大敌军(赤手抗天兵)。他用自己的行动激励世人(敦衰薄),把生死置之度外(何烦较死生)。这里用夸张的比喻,把手挡太阳比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突出他的悲壮。
最后两句把他比作文天祥(文山),说他的事迹值得和这位著名民族英雄并列。这是对袁庸的最高赞誉。
全诗用简练有力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视死如归的知识分子形象。通过对比(刚中举就遇国难)、夸张(手挡太阳)和用典(文天祥)等手法,让这个英雄形象格外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