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闻蝉

蜡树一蝉吟,北风吹客襟。
时添柏子火,坐拥木绵衾。
伏枕身如蜕,观书力不任。
清虚来渐远,于此识初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初愈的人,在秋日里听到蝉鸣时的细腻感受。全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传递出一种虚弱却宁静的生命体验。

前两句以"蜡树上的蝉鸣"和"北风拂过衣襟"开篇,用声音和触感瞬间将读者带入秋意渐浓的场景。蝉的鸣叫本属夏季,此时却显得孤单,暗示季节交替与生命的脆弱。

中间四句用"添柏子火""裹棉被"这些生活小事,展现病人调养身体的日常。"伏枕身如蜕"这个比喻很妙,既形容身体像蝉蜕壳般虚弱无力,又暗含病后重获新生的意味。"看书也吃力"的直白描述,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病人的状态。

最后两句最有深意:当身体逐渐恢复,那些病中远离的世俗欲望(清虚)又慢慢回来了。但正是在这场病中,诗人才重新认识到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初心)。这种感悟不是刻意追求得来的,而是在脆弱时自然浮现的。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煮茶、盖被这些平凡小事,串起对生命的思考。没有刻意说教,只是如实记录病中的感官体验,却在蝉鸣与炉火的交织中,让读者体会到"健康时忽略的简单生活,反而是最珍贵的"这个道理。语言朴素却耐人寻味,就像一杯温热的药茶,初尝平淡,细品回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