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赏花的闲适画面,充满生活情趣。
前两句写花枝繁茂的景象:各种颜色的花朵在枝头争艳("红紫商量"拟人化地写出花朵的生机),仿佛在商量如何开得更热闹。这样美好的春光,正适合带着酒菜("觞豆"指酒食)去赏花聚会。
后两句转向抒情:诗人迫不及待想划着小船("凌波"暗示乘船)去赏花饮酒,同时略带调侃地问:为什么太守大人("黄堂"指官府)要独自在官署里写诗呢?这里暗含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更向往与友人共享自然之乐。
全诗语言清新明快,通过"商量""携持"等口语化词汇,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最后一句的反问巧妙传递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让整首诗在轻松中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深意。
陈瓘
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 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陈瓘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