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何参戎书记方伯谏兼订榕溪之约伯谏昔者余友佥宪子及之从侄也
世讲逢岐路,神交自昔年。
粗豪湖海气,绮丽帝京篇(伯谏有《金台梓诗》行于世。)。
莫问陆生橐,曾饶宋玉田。
名从里侠借,书向国门悬。
卖赋千金薄,挥毫五色鲜。
前筹皆凿凿,长揖更翩翩。
为载观涛客,因乘下濑船。
将军宽礼数,我辈且周旋。
共有鹿麋性,能无鱼鸟缘。
何时五石瓠,同卧一溪烟。
粗豪湖海气,绮丽帝京篇(伯谏有《金台梓诗》行于世。)。
莫问陆生橐,曾饶宋玉田。
名从里侠借,书向国门悬。
卖赋千金薄,挥毫五色鲜。
前筹皆凿凿,长揖更翩翩。
为载观涛客,因乘下濑船。
将军宽礼数,我辈且周旋。
共有鹿麋性,能无鱼鸟缘。
何时五石瓠,同卧一溪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何伯谏的一首赠别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回忆友情 诗人说他和何伯谏虽然是世交(两家有交情),但真正成为知己是在多年前。何伯谏性格豪爽,有江湖气概,写的诗却华丽精致,曾在京城出版过诗集《金台梓诗》。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赞美才华 诗人用一系列典故赞美何伯谏: - 不靠家里财产(陆生橐),却有宋玉那样的才华。 - 名声来自侠义行为,文章在京城备受推崇。 - 写文章能赚千金,下笔如五色绚烂。 - 出谋划策头头是道,待人接物风度翩翩。 - 现在要乘船去看海潮,因为将军(参戎)待人宽厚,他们这些文人也能自在相处。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相约归隐 诗人说他们都有热爱自然的性情(像鹿麋喜欢山林),怎能不与鱼鸟为伴?最后用"五石瓠"(大葫芦,指隐居用具)的典故,期待有一天能一起在榕溪边隐居,享受烟霞相伴的生活。
诗歌亮点: 1. 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特点:粗豪性格却写出绮丽诗篇。 2. 善用典故却不晦涩:如"陆生橐"指财富,"宋玉田"指才华。 3. 结尾意境优美:用"一溪烟"描绘出理想的隐居画面。
现代启示: 这首诗展现了古人珍贵的友情观——既欣赏对方的才华成就,更珍视精神共鸣。最后归隐的愿望,也反映了对功名富贵的超脱,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怀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