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雨昏烟锁。
飞絮帘前堕。
一枕绿云初梦破。
万缕千条愁裹。
人前不理丝桐。
新妆垂手临风。
三十六园朱李,燕归何处相逢。

现代解析

这首《清平乐》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暮春时节的愁绪,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动作,传递出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

上片写景烘托氛围:
开篇"雨昏烟锁"四个字就勾勒出阴雨朦胧的压抑景象,像被烟雾笼罩般透不过气。柳絮飘落到帘前,暗示春天即将逝去。"绿云"指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从梦中醒来却发现被千万缕愁绪缠绕——这里用柳条缠绕的意象,把无形的愁绪写得生动可感。

下片聚焦人物刻画:
女子在人前不愿弹琴("丝桐"指古琴),这个细节暗示她心事重重。她梳妆后静静站在风中,这个画面既美丽又带着几分落寞。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看着园中三十六棵李树("三十六"可能是虚指,表示很多),不知燕子归来时能在哪里重逢。这里的"燕归"既指季节轮回,也可能暗指等待的人,透露出期待与不安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词妙处在于:
1. 用"飞絮""绿云""柳条"等柔美意象串联,形成绵密的愁绪氛围
2. 通过"不理琴""临风站立"等动作细节,展现人物内心
3. 结尾的设问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4. 通篇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是愁绪

就像用淡墨画就的一幅仕女伤春图,在朦胧雨雾中,我们仿佛看见一位衣袂飘飘的女子,正望着满园李花默默出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