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吕子敬赴漕台

北风吹海波,寒气已惨栗。岁功方告成,上计仓廪实。

大府督先期,列城群彦集。公来亲奉辞,王事有远役。

入登和钧堂,咨诹侍前席。力陈功利源,首先二三策。

民实吾同胞,苛痛体均一。商贾趋懋迁,负贩致其力。

上以奉王供,下以合民食。嗟余忝命吏,三载贰下邑。

适丁岁屡艰,课计虚所入。使车勤远人,问俗考肥瘠。

念兹灾疹馀,推额减其籍。寒者煦之温,饥者哺之粒。

向非大府严,云雨手转剧。公归被顾问,为我对以臆。

倘能出泥滓,穷困非所惜。相期在岁寒,梅边问消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吕子敬)奉命赴任时的场景,以及作者对他的嘱托和期望。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也有对同僚的勉励。

第一部分(开头到“王事有远役”)
用北风、寒波渲染萧瑟氛围,点明时节已是深冬。这时正值一年收成统计完毕,官府忙着清点粮仓。上级催促各地官员集合,吕子敬奉命远行赴任。这里突出了公务的紧迫性和责任重大。

第二部分(“入登和钧堂”到“下以合民食”)
想象吕子敬到任后的工作场景:他将在衙门里认真听取建议,提出利国利民的策略。诗中强调“百姓是我们的同胞”,主张体恤民生,让商人自由流通货物,让底层劳动者能靠力气谋生——这样既能保障国家税收,又能让百姓吃饱。这里体现了作者务实的经济理念和仁政思想。

第三部分(“嗟余忝命吏”到结尾)
作者以自身经历感慨:自己管理地方三年,恰逢连年灾荒,税收艰难。如今吕子敬去考察民情,希望他能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像温暖寒冷的人、喂饱饥饿的人那样为民解困。最后以梅花寓意坚贞品格,嘱托对方保持操守,并期待他带来好消息。

诗歌亮点
1. 接地气的关怀: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具体提到商人、小贩、灾民等群体,体现对实际问题的关注。
2. 形象的比喻:用“煦之温”“哺之粒”这样生活化的比喻,让政策主张变得生动可感。
3. 含蓄的鼓励:结尾用“岁寒梅香”暗喻——越是艰难越要坚守初心,展现了传统士大夫的责任感。

全诗核心是:一个好官应当像冬天里的暖阳,既要完成国家任务,更要实实在在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