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松

世间异物难理揣,松不在山转在海。
轮囷蟠屈势夭斜,龙宫夜夜腾光彩。
想当日月浴波涛,万汇沈浸醲如膏。
冯夷手种天吴植,染将青鬣成红毛。
奇材不肯自埋没,风来突与潮争高。
潮退渔人恣竞折,七尺珊瑚硬拗捩。
夷官持赠种瓮盆,淋漓犹滴蛟螭血。
初时腥气扑人衣,日久亭亭渐修洁。
携归中土耀殊产,芸窗日夕芝兰焚。
虽无南粤千金橐,且载东溟一片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生长在海边的奇特红松,用夸张浪漫的手法展现了它的不凡魅力。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制造悬念——松树本该长在山上,这棵却生在海里。诗人用"龙宫夜夜发光"的想象,暗示这不是普通松树,而是吸收了日月精华的"海松"。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像电影镜头般展开这棵松的传奇来历:它曾在海底沐浴月光,被海神亲手栽种,连松针都被染成了红色("青鬣变红毛"的奇幻想象)。潮水退去时,渔民争相采摘这株像"七尺珊瑚"的宝物,移植到花盆后松针还滴着蛟龙血般的红色汁液。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写这棵"海松"被带回陆地的待遇:虽然不像南方名木那样贵重,但它自带东海的神秘气质。人们把它放在书房,和兰花一起熏香供奉,把它当作连接大海与陆地的神奇信物。

全诗最妙的是把松树写出了"海洋生物"的魔幻感:松针像龙须、树干会发光、汁液如蛟血。诗人通过这种超现实的想象,既赞美了松树顽强的生命力(在咸涩海水中也能生长),又暗喻人才终将脱颖而出的道理。最后书房焚香的场景,更让这棵"红梅松"成为自然奇迹与人文雅趣结合的象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