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纪俗
嶰郭环湘曲,风流自昔称。
家家住水阁,日日下渔罾。
云湿常垂雨,潮寒未见冰。
风微鸥戏藻,沙静鹭衔菱。
翎羽充王贡,鱼虾入岁徵。
莲舠秋竟泛,竹槛晚堪凭。
陆羽风如在,灵均恨不胜。
汉唐兵未到,吴楚势相乘。
地僻逢迎少,江清赏宴仍。
羔羊怀汉咏,琴瑟对渔灯。
放柁初犹怯,垂纶近亦能。
疏狂叨守牧,高兴益崚嶒。
家家住水阁,日日下渔罾。
云湿常垂雨,潮寒未见冰。
风微鸥戏藻,沙静鹭衔菱。
翎羽充王贡,鱼虾入岁徵。
莲舠秋竟泛,竹槛晚堪凭。
陆羽风如在,灵均恨不胜。
汉唐兵未到,吴楚势相乘。
地僻逢迎少,江清赏宴仍。
羔羊怀汉咏,琴瑟对渔灯。
放柁初犹怯,垂纶近亦能。
疏狂叨守牧,高兴益崚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湖北沔阳(今仙桃)一带的水乡生活,充满自然气息和悠闲情调。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水乡风光(前8句) 用"水阁""渔罶""鸥戏藻""鹭衔菱"等画面,展现家家临水而居的日常生活。这里气候湿润("云湿常垂雨"),冬天也不结冰,动物与人和谐共处,连水鸟的羽毛都成为贡品。
2. 人文风情(中间8句) 描写秋日泛舟采莲、倚竹栏赏景的闲适。提到茶圣陆羽和屈原,暗示这里保留着饮茶习俗和楚文化传统。由于地处偏僻,反而躲过了汉唐战乱,保留了淳朴民风。
3. 生活情趣("地僻"以下6句) 写当地人虽交际简单,但能在江边设宴取乐。既有文人雅士吟诵《诗经》的雅致,也有渔民灯下弹琴的质朴乐趣。新手划船虽紧张,但很快就能学会钓鱼,体现水乡人的生活智慧。
4. 诗人感慨(最后2句) 作为地方官,诗人说自己虽然性格疏放,但面对这般美景,兴致越发高昂。这里的"崚嶒"形容山势,实际是比喻自己内心被美景激发的澎湃情绪。
全诗像一幅水墨长卷,通过渔网、水鸟、莲舟等意象,将水乡的物产丰饶、生活安宁娓娓道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把渔民生活写得既有烟火气又充满诗意,比如"琴瑟对渔灯"的描写,让打渔场景瞬间有了艺术美感。这种对平凡生活的诗意提升,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李濂
(1489—1566后)明河南祥符人,字川甫,一作川父,号嵩渚。正德九年进士。任沔阳知州、同知宁波府,升山西佥事。少负俊才,尝驰马夷门外,酾酒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里居四十余年而卒。博学多闻,以古文名于时。曾作《理情赋》,李梦阳见而往访。濂初甚得意,久之,乃知梦阳持论偏颇。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医史》、《观政集》、《嵩渚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