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湖棹歌

雨晴出郭三月天,桃溪岸柳相新鲜。
蓉湖春涨无边阔,吐纳九龙空翠连。
我来棹破琉璃碧,半篙摇动青苍烟。
吴歌拍浪一声起,万橹呕轧鸣清涟。
中流荡漾意潇洒,山光云影随渔船。
飞燕蹴花掠波去,鲦鱼吹浪乘风旋。
是时人在水晶域,高歌击楫开酒筵。
五泻胜游魏皮陆,偶留鸿爪如飞仙。
此山此水只依旧,古人安往心惘然。
浮觞脱帽且为乐,撑住天地惟诗篇。
兴酣不觉夕阳逝,北塘灯火相回沿。
归桡笑指远帆外,一钩新月龙峰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泛舟蓉湖的生动画面,充满自由洒脱的野趣。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启航之乐(前八句) 开篇用"三月天""桃溪柳岸"点明春光明媚的时节,湖水像张开怀抱般连接着九龙山。诗人用"棹破琉璃碧"这样鲜活的比喻,写船桨划开碧玉般的湖水,竹篙搅动青烟般的水雾。最妙的是写船工号子(吴歌)与摇橹声交织,让平静的湖面顿时热闹起来。

2. 湖上逍遥(中间八句) 进入中流后,诗人完全沉醉在山水之间。看燕子点水飞过,鱼儿跃浪,感觉自己就像在水晶宫里赴宴。这里用"飞仙"的比喻,把划船游玩写得像神仙般快活。但转头想到古人(指曾在此游玩的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已逝,又生出些许惆怅。

3. 尽兴而归(最后六句) 诗人很快调整情绪,决定用写诗喝酒来抓住当下快乐。直到夕阳西下,看见北塘灯火才返航。结尾特别精彩:笑着指向远方,只见一弯新月已挂在山巅,这个画面把整天的畅快心情都收束在这静谧的月色中。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无拘无束的野游之乐。诗人用"琉璃碧""青苍烟"等色彩词让景色跳脱纸面,用"蹴花""吹浪"等动词让画面活起来。特别是把划船声、歌声、水声写得如同交响乐,最后用新月作天然句号,让人读完后仿佛也跟着经历了一场春日冒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