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正直品格的赞美和对趋炎附势者的批判。
前两句提到两个典故: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曾写信批评谏官失职,而隐士聱隅子拒绝朝廷征召。诗人用这两个例子说明直言敢谏和坚守原则的风骨已经很久不见了,以此衬托黄簿(文昌)行为的可贵——他敢于坚持正义,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黄簿的正直让朝中官员感到羞愧,也让那些巴结权贵的小人胆寒。诗人用"颜有愧"和"胆应摧"的生动描写,突出了不同立场者的心理状态,让读者感受到正义的力量。
最后两句是核心劝诫:诗人叮嘱黄簿要始终如一地保持名节,不要被功名利禄诱惑而改变初心。用"莫遣心随利禄回"这样形象的说法,强调坚守原则的重要性,就像提醒人不要走回头路一样直白有力。
全诗用历史榜样和现实对比,既赞扬了黄簿的品格,也揭示了官场生态,最后落在"坚持初心"这个朴素却深刻的道理上。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富,既有批判力度,又饱含劝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