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禅意与诗意的感悟。
前两句"棒头有眼师辨取,响里寻文我不知"说的是禅宗的一种教学方式:师父用棒喝来点醒弟子,但真正领悟要靠自己。作者谦虚地说,自己还达不到从声响中参透禅理的境界。
后两句转到少陵祠(杜甫祠堂)的见闻。"秋花秋鸟总如诗"是点睛之笔:在懂得欣赏的人眼里,寻常的秋花秋鸟都充满诗意。这其实是在说,禅意和诗意都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关键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和感悟美的心灵。
全诗巧妙地把禅宗智慧和诗歌创作联系起来,告诉我们:无论是参禅还是写诗,都需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最打动人的诗意,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事物中。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