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中

自昔偏安地,于令息战侵。
江穿巫峡隘,山凿鬼门深。
浊浪鱼龙黑,寒天日月阴。
夜猿啼不尽,凄断故乡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三峡的险峻风光,同时透露出战乱年代游子思乡的悲凉心情。

前四句写三峡的地理特点: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易守难攻的偏安之地,如今战事平息。长江穿过狭窄的巫峡,两岸高山像被鬼斧神工凿开般幽深。用"鬼门"形容山势险恶,暗示行船之险。

五六句通过色彩和温度写江景:浑浊的浪涛中鱼龙翻腾("黑"字既写江水浑浊,也暗示环境险恶),寒冷的天气里日月都显得昏暗。这两句营造出阴森压抑的氛围。

最后两句借猿声抒情:夜晚猿猴的哀啼声不绝于耳,把漂泊者的思乡之情撕扯得支离破碎。猿啼在古诗中常象征悲苦,这里用声音把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连接起来,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催人泪下的猿鸣。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航拍三峡险要地势,再特写浑浊江水和阴暗天色,最后用声音作结,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下,自然引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愁绪。诗人没有直接说想家多苦,但通过"浊浪""寒天""夜猿"这些意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他内心的孤寂凄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