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访沈启南道中作
姑苏城中桃李花,风吹雨批成泥沙。
离群客子正无赖,对此不饮空咨嗟。
美人别来应瘦生,思之忽泛娄江行。
芳洲杜若何青青,青林隔岸啼春莺。
春莺嘤嘤求友声,人之听之无限情。
无限情,在今夕,疑义奇文赏还析。
大胜山阴兴尽回,道路空留往来迹。
离群客子正无赖,对此不饮空咨嗟。
美人别来应瘦生,思之忽泛娄江行。
芳洲杜若何青青,青林隔岸啼春莺。
春莺嘤嘤求友声,人之听之无限情。
无限情,在今夕,疑义奇文赏还析。
大胜山阴兴尽回,道路空留往来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暮春时节探访友人沈启南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开头用苏州城里凋零的桃花李花,暗示春天即将结束,美丽的花朵被风雨打落成泥。这景象让孤独的旅人(离群客子)感到无奈,只能对着残花叹息。这里用花落的意象,表达了人生中美好事物易逝的惆怅。
接着诗人想到要拜访的友人(美人),担心他因为思念而消瘦,于是迫不及待地乘船前往。沿途看到江边长满青翠的杜若(一种香草),对岸树林里黄莺在啼叫。诗人特别注意到黄莺的叫声像是在呼唤朋友,这让他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最后一段是全诗的高潮。诗人想象今晚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他们一起品评精彩的文章,讨论疑难的问题。这种精神交流的快乐,远比东晋王徽之雪夜访友却"兴尽而返"更有意义。结尾提到路上往来的足迹,暗示真正的友情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灵的交融。
全诗通过暮春景色的描写,带出对友情的珍视。诗人用凋谢的花朵、啼叫的春莺等自然意象,巧妙地烘托出内心的情感。最动人的是诗人认为朋友间精神层面的交流(赏析奇文疑义),比单纯的见面更有价值,这种对友谊的理解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