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扫墓的场景,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每年今日寄迢遥,银箔金钱十万烧"直接点明主题:每到清明节,人们都会给远去的亲人烧纸钱。这里的"迢遥"暗示逝者已远,"十万烧"用夸张手法表现祭奠的隆重,反映中国人对祖先的深切怀念。
后两句笔锋一转,通过儿童的天真行为形成反差。"懵懂童儿无所谓"写孩子不懂生死沉重,他们折下桃枝"饰黄髫"(扎在小辫子上),这个鲜活的细节让肃穆的祭扫场景突然生动起来。粉红的桃花与孩童的黄发相映,在哀思中透出生命的美好。
全诗妙在对比:成人沉重的祭奠与儿童无心的嬉戏,死亡的肃穆与生命的鲜活,银箔的灰暗与桃红的明艳。这种碰撞既展现了清明节的特殊氛围,也暗含生死轮回的思考——正如桃花年复一年开放,生命也在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