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皋亭至吴门吊二大护法

病耳蚊过似走雷,杖行犹怯步难回。
一舠白水牵愁断,两束黄香拭泪开。
了悟世缘容直往,徘徊梦影或双来。
远公自看莲花漏,无复宗雷过讲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从皋亭到吴门去悼念两位佛教护法(护持佛法的人)时的所见所感。

首联写自己年老体衰的状态:耳朵不好使,连蚊子飞过的声音都像打雷一样响;拄着拐杖走路还颤颤巍巍,想转身都困难。这里用夸张的比喻(蚊声如雷)和细节描写(拄杖难行),生动表现了衰老的无奈。

颔联写渡船时的场景:一条白色的小船划过水面,仿佛把愁绪都牵断了;带着两束黄香(祭品)去上坟,一边走一边擦眼泪。这里"白水牵愁"的想象很巧妙,把无形的哀愁写得具体可感。

颈联写对生死的感悟:想通了人生无常的道理,所以能坦然直面死亡;但梦里还常常出现两位逝者的身影,好像他们结伴回来看我。这联体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理性上明白人终有一死,但情感上仍难割舍。

尾联借用典故:远公(东晋高僧慧远)独自看着莲花漏(计时器),再也等不到宗雷(两位弟子)来听讲了。这里把逝者比作高僧的弟子,既点明逝者的佛教身份,又含蓄表达"知音难再"的孤独感。

全诗通过衰老的身体状况、渡船祭奠的场景、梦影徘徊的细节,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真实的老态与真挚的情感交织——身体越是不便,越显得这份悼念的珍贵;明知生死有命,却仍忍不住梦中相见。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深情,正是诗歌最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