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发祁阳 其二

蟠螭结蚓走长坡,百尺苍烟出女萝。削柿徵膏怜俗薄,和泥封痏谢官多。

辉辉野日晞寒发,索索刚风起细哦。幸自本无饥渴虑,不知何事此婆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祁阳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一种复杂的人生况味。

前两句写景:蜿蜒的山路像蟠曲的龙蛇,百尺高的山崖上缠绕着藤萝,苍茫的雾气从中升起。这里用"蟠螭结蚓"形容山路的曲折,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崎岖的山道在眼前延伸。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看到当地人采集柿子的场景,感叹世风日下;说到用泥巴糊伤口,暗指官府赋税太重。野外的阳光晒着斑白的头发,凛冽的山风吹得人瑟瑟发抖。这些描写既展现了旅途艰辛,又暗含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说自己本不该为生计发愁,却不知为何在此徘徊。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明明可以安享清闲,却偏要踏上艰辛旅程,暗示着某种难以言说的人生追求或内心挣扎。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具体的旅途见闻(采柿子、糊伤口)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将自然景物(山路、雾气)与内心感受完美结合;最后用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从画面和情绪中自己体会。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