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紫溪岭

渡桥正亭午,白日无匿景。
微茫紫翠间,崷崒西南顶。
跻攀力已殚,仰视犹半岭。
回风转辘轳,汲我出深井。
茅庵冠木末,快若衣振领。
绿树忽交阴,苍然失人影。
坐来殊气候,浊暑惊清泠。
匆匆行役心,佳处惜俄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翻越紫溪岭的艰辛旅程和山中景色的变化,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的结合。

开头四句写正午过桥时的景象:烈日当空没有阴影,远处紫翠山色中隐约可见高耸的西南山峰。"亭午"就是正午,"匿景"指阴影,用大白话说就是大中午太阳晒得连个阴凉地都没有。

中间六句生动描写爬山过程:已经累得没力气了,抬头看才爬到半山腰。山风像打水的辘轳一样盘旋,把自己从深井般的山谷里"吊"出来。山顶的茅草屋像戴在树梢的帽子,让人顿时神清气爽,就像整理好衣领般痛快。这里用"深井"比喻山谷的幽深,用"衣振领"形容突然的畅快感,非常形象。

最后六句写山中气候突变:绿树突然遮天蔽日,四周暗得连人影都看不见。刚还暑气逼人,转眼就凉快得让人吃惊。可惜匆匆赶路,不能在这美景中多停留片刻。"浊暑惊清泠"这个对比特别生动,把山里说变就变的天气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最妙的是把爬山比作从井里打水的过程,又把山顶比作衣领,这种接地气的比喻让艰险的登山变得趣味横生。最后两句道出人生常态:我们总是匆匆赶路,错过了许多美好瞬间。这种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人生匆忙的感慨,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