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和李参政)

识贯事中枢纽,笔开象外精神。传观弓力异常钧。衣我六铢羞问。
周后数茎命粒,鲁儒一点芳心。啄残楼老付谁论。谩要睡馀支枕。

现代解析

这首《西江月》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文人心境。

上阕开头用"识贯事中枢纽"形容自己深谙治国之道,"笔开象外精神"则展现文笔超凡。但随后笔锋一转,用"弓力异常钧"的典故暗示自己虽有大力(才华),却只能被当作新奇玩物般传看。最后"衣我六铢羞问"用极轻的六铢衣比喻自己地位卑微,羞于启齿。

下阕更显无奈。"周后数茎命粒"用周朝饥荒时几粒救命米的典故,暗喻自己所得微薄;"鲁儒一点芳心"说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学者也只能保持一点初心。"啄残楼老付谁论"用鸟啄残食的意象,表达才华被消磨的悲哀。结尾"谩要睡馀支枕"说只能在睡醒后无聊地支着枕头,充满怀才不遇的落寞。

全词妙在将沉重的失意情绪,用弓力、米粒、鸟啄等日常意象轻巧道出,既显才情,又不失含蓄。通过历史典故与生活场景的交织,让读者感受到古代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其魅力所在。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