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

悠悠离阔感中年,我辈情钟岂不然。
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五更残梦鸡声里,千里归心雁影前。
漠北云南空浪走,今春又负杏花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人到中年的感慨,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首联 直接点明主题:人到中年,与友人分别已久,心中充满感慨。我们这样的人,本来就重感情,这种感受不是很自然吗?

颔联 感叹时光易逝,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而人生就像月亮一样,圆满的时刻总是难得。

颈联 写自己在五更天被鸡鸣惊醒,梦中还在思念友人;看到天上的大雁,更勾起了归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 总结全诗,说自己这些年四处奔波,从漠北到云南,白白浪费了许多光阴,今年春天又错过了欣赏杏花的好时光,暗含对虚度光阴的悔恨和对友人的愧疚。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情感真挚: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都发自内心,没有矫揉造作。
* 语言朴实: 诗人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意境深远: 诗中“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等句,不仅写眼前之景,更蕴含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对中年人生的感悟,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光的珍惜。它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人,珍惜美好时光,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