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描写一幅倒垂梅花的画作,实际上借梅花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文人孤高的品格。
前两句"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说:画中梅花洁白高雅,完全压倒了那些俗气的花朵。画家已经不屑于画那些向上生长的梅枝了。这里用"拂云枝"暗指那些趋炎附势的人。
后两句"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是点睛之笔:这世上向来容不下品格高尚的人,所以也别怪梅花要低垂到地面生长。诗人用梅花被迫倒垂生长的形象,讽刺了当时社会对正直之士的排挤。
全诗妙在借物喻人:
1. 用"倒枝梅"象征被迫低头的高洁之士
2. "嫌高格"三字直指社会弊病
3. 最后一句看似为梅花解释,实则充满无奈和愤懑
诗人通过这幅特别的梅花画,道出了才华横溢者不得志的普遍现象,既赞美了梅花(喻君子)的孤高品格,又批判了压抑人才的社会现实。这种借日常事物抒发深刻感慨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