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二首 其一
六朝建国犹形胜,九日登台思悄然。
故垒萧疏黄菊节,旅怀摇落白头年。
秋声城郭千家树,返照云霞万里天。
若对江关悲作赋,不如山石解谈禅。
故垒萧疏黄菊节,旅怀摇落白头年。
秋声城郭千家树,返照云霞万里天。
若对江关悲作赋,不如山石解谈禅。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时空的碰撞
诗人站在六朝古都南京的雨花台上,眼前是繁华的城郭与绚烂的晚霞("秋声城郭千家树,返照云霞万里天"),但心里想的却是历史兴衰("六朝建国犹形胜")和自己漂泊的白头之年。这种时空交错让人产生恍如隔世之感。
2. 孤独的共鸣
重阳节本该亲友相聚饮酒,但诗人与朋友袁香亭却都独自寂寞("无樽酒之会"、"独居寂然")。他们结伴登高,在黄菊开放的故垒前("故垒萧疏黄菊节"),两个孤独的灵魂找到了共鸣。
3. 人生的顿悟
最后两句点明全诗主旨:与其像文人墨客那样对着江关悲叹(暗指庾信《哀江南赋》),不如像山石一样静默参禅。这是历经沧桑后的豁达,暗示从历史兴衰和个人际遇中获得了精神解脱。
诗中"黄菊"、"白头"、"秋声"等意象营造出深沉秋意,而"云霞万里天"的壮阔又冲淡了愁绪,最终达到哀而不伤的境界,展现了传统文人面对逆境时的典型心态。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