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慧星并圆月,辉映瑶台树。
丽日隐重云,光天遂成暮。
室暖兰无香,庭秋桂方蠹。
长门及翠羽,寂寞无人赋。
落花虚度春,细草偏承露。
玉箸空自啼,金莲复谁步。
凄然感我怀,零泪知何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从辉煌到衰败的凄凉场景,通过自然景象与宫廷意象的对比,传递出深切的孤独与失落感。

开篇用"彗星与圆月照亮仙宫般的树木"营造华丽梦幻的画面,但随即"太阳被乌云遮蔽,白昼突然变黑夜"——这种光暗骤变暗示美好事物的瞬间消逝。"温暖的房间里兰花不再芬芳,秋日庭院桂花正被虫蛀"进一步以香花凋零比喻高贵事物的衰败。

诗中"长门宫"(冷宫代称)和"翠羽装饰"这些宫廷元素,暗示昔日受宠的妃嫔如今无人问津。"无人赋"三字点出被遗忘的悲剧。落花虚度春光、细草独承夜露的意象,生动表现了被冷落者徒有美貌却无人欣赏的处境。

结尾的"玉箸(眼泪)空流"与"金莲(三寸金莲)独行"形成强烈画面感,美人的哭泣无人理会,精致的绣鞋也无人欣赏。最后诗人突然跳出场景,以"我莫名流泪"作结,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哀愁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

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从璀璨星空到阴沉暮色,从芬芳宫殿到虫蛀的庭院,最后定格在泪湿罗帕的美人特写。通过这种视觉化的对比,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荣华易逝、红颜薄命的永恒主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