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旌义祠①

耰锄服田畴,干戈卫社稷。
凌厉气无前,先驱争杀贼。
制挺挞坚兵,所遇皆颠踣(总校按:「踣」,宜作「踬」。)。
少壮不策勋,悠悠徒视息。
节重一身轻,浩然天地塞。
名并诸功臣,精忠同报国。
恨未补天南,恩遥承阙北。
冰霜碧血凝,金石丹心勒⑴。
松楸泣杜鹃,凭吊增凄恻。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素有力的语言,歌颂了普通百姓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前六句)像电影镜头般展现农民放下锄头、拿起武器的画面。他们用简陋的农具对抗精锐敌军,却像狂风扫落叶般所向披靡。"干戈卫社稷"五个字点明核心——这些看似平凡的农夫,实则是守护家园的真英雄。

中间六句揭示更深层的精神力量。这些战士不追求功名利禄,把气节看得比生命更重。他们的浩然正气充盈天地,虽然没能完全收复失地,但赤胆忠心已铭刻史册。这里用"冰霜碧血"与"金石丹心"的比喻,让忠勇形象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营造悲壮氛围。祠堂松柏间的杜鹃哀鸣,既是自然景象,也暗喻后人缅怀英烈时的无限哀思。全诗在凄婉的凭吊中收尾,留下悠长余韵。

全诗最动人的是反差手法:拿锄头的手握住武器,普通人的身躯撑起民族脊梁。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祠堂本身一样质朴刚健,却让读者看见平凡中的伟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