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

晨炊维下岩,晚酌舣南浦。
波心照州榜,云脚响衙鼓。
前山如屏墙,得得正当户。
西江朝宗来,循屏复东去。
官曹倚岩栖,市井唤船渡。
瓦屋仄石磴,猿啼闹人语。
剔核杏余酸,连枝茶剩苦。
穷乡固瘠薄,陋俗亦寒窭。
营营谋食艰,寂寂怀磗诉。
昔闻吏隐名,今识吏隐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万州(今重庆万州区)的市井生活和自然风光,通过日常场景的刻画,展现了当地百姓的艰辛与官员的闲适,同时暗含对现实的感慨。

1. 开篇的行程与风景(晨炊…东去) 诗人用"晨炊""晚酌"串联起一天的行踪:早晨在下岩做饭,傍晚停船在南浦喝酒。江心的波浪映照着州府的招牌,云层低垂仿佛能听见衙门鼓声。前山像屏风一样挡在门前,西来的江水绕山向东流去——这些画面既写实又带象征,衙门鼓声暗示官府的权威,而江水绕行则暗喻百姓生活的迂回曲折。

2. 官民生活的对比(官曹…人语) 官员住在山崖上的舒适居所,百姓却要喊船夫摆渡才能过江。瓦房歪斜地建在石阶上,猿猴的啼叫和市井人声混在一起。这里用"猿啼闹人语"的生动描写,凸显山城生活的嘈杂与原始,而官员住所的居高临下,暗示了阶级差异。

3. 舌尖上的贫困(剔核…剩苦) 吃杏子要仔细剔出酸涩的核,喝茶连茶枝的苦味都舍不得丢弃。这两个细节像特写镜头,直接呈现百姓的贫苦——连食物中最差的部分都要充分利用。

4. 结尾的讽刺与无奈(穷乡…吏隐处) 诗人总结道:这地方本就贫瘠,风俗也寒酸。人们为生计奔波却依然困顿,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最后两句意味深长——过去只听说"吏隐"(官员假装隐居)的美名,如今才真正见识到这种虚伪。官员们所谓的隐居,不过是躲在舒适处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

核心魅力 这首诗像一部纪录片,用白描手法展现真实场景:江水的流动、山城的立体感、市井的烟火气都跃然纸上。诗人没有直接批判,但通过"官员靠山而居"与"百姓连苦茶都喝"的对比,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社会的不公。结尾"今识吏隐处"的冷幽默,更是点破了官场作秀的本质。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0